【文创视域】
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对这20份统计公报的梳理,可以使大众在了解这些地方2017年文化发展现状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看出该地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梳理这些省份的统计公报,分析过去一年文化产业发展新变化,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探寻“文化+”背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发展思路,明晰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
1、用“文化+”开拓融合发展空间
【案例】2017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中华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家文物局展区尤其引人注目——观众只需轻轻一点,2米高的莫高窟壁画便以立体化、全视角形式呈现,洞窟和佛龛内的图案清晰可见,狩猎耕作、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画作尽收眼底。这只是优秀中华文化与ar、vr等科技手段融合的一个缩影。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文化不仅渗透性强,而且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也十分紧密,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表现活跃,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业态裂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这就是“文化+”商业模式。
“文化+”,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文化可以加上各种创新发展的元素,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近年来,“文化+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同时,各地也瞄准“文化+旅游”这一细分市场,结合当地地缘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主题的旅游活动。在今年的两会上,谈及文化和旅游的紧密关联,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如数家珍:“这是一条有文化的致富之路。我们成立了神山村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来协调安排好每天的旅游接待。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一方面传播井冈山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也带动村民致富。”旅游消费现场体验的特点可以使文化传播和认知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能够增加人们对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从而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
此外,“文化+金融”“文化+电商”“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文化创客们的活力,展示了创意的魅力,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从“供给侧”发力助推产业发展
【数据】2017年的文化产业,有很多事件值得铭记:电影票房突破559亿元、影视产业ip大热、国内旅游人数超50亿人次……数据之外,文化事业和产业还出了不少“爆款”:电影《战狼2》、手游《王者荣耀》等等。截至2017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54个、博物馆3217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2个、文化馆3327个。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电视电影到手机娱乐,还是从艺术展览到文化旅游,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
然而,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文化产品产量惊人,但精品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存在已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个问题,文化产业也需要来一场系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直面公众要求越来越高、品类越分越细的现实,适应文化需求越发多样的时代。
分析这20个省(区、市)的统计公报,可以看到,教育文化和娱乐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具体来说,20省(区、市)教育文化和娱乐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涨,其中海南涨幅最高,达到4.4%。
专家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此次20省(区、市)教育文化和娱乐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涨,表明各省教育、文化和娱乐业的价格在不断上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文化产业发展如何跟上这一新需求、补齐文化消费缺口,至关重要。
“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目前缺口巨大。”这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结合专项调查问卷、中国统计年鉴、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等国家统计数据进行比对、校验后计算得出的数据,被媒体广泛引用。“即使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文化消费水平依然存在差距。这恰恰说明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在近些年均实现高速增长,但缺口依然巨大。
可喜的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故宫博物院一改过去给人们留下的严肃印象,陆续推出了各式各样“萌范儿”文创产品,大受消费者欢迎。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故宫已经设计研发了超过一万种文创产品,并采取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销售推广,每年销售额都超过10亿元。
可以看出,创意让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更贴近,也使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文化产业不仅自身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其附加值高、与其他产业融合性强的特点对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横跨第二、第三产业,对高端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产业有一定助推作用。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文化企业的90%以上,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依靠其运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创新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对于解决供需错配问题有很大意义。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创业者,产业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从业者和消费者可以共同参与到创意作品生产中,进一步提升社会整体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用“工匠精神”提升文化品质
【观点】近年来,“工匠精神”这个概念被人们所熟知,同时被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行业不断引用。“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且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所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柱;国人要关怀手艺,尊重工匠。“工匠精神”并不是只指经济领域的工业制造和手工业,也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一直在从事民间手工艺的调查和研究。他说,中国是工艺美术大国,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工艺美术是五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
潘鲁生说:“可以说,大国工匠的复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复兴。”他认为,“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柱,是一种专注执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精致和谐的气质。“工匠精神”所涵盖的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依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可以说是我们的命根子。
文化领域更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但是,当下的中国文化产品却很难体现出“工匠精神”的那种精致和打动人心的情感。我国现在每年出产海量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各种类型、形式的文化产品,也取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很高的市场利润,但却很难留在人们心中,很难成为经典。
所谓的“开发”,导致了如今的文化艺术越来越趋向于浮躁化、泡沫化和空心化,带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而失去了人们想要的真诚、美好、人文和思想等文化特质,已经唯娱乐化和收视率“马首是瞻”。所以,文化领域更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需要更为精益求精、完美并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
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当下的我们就是需要曹雪芹这种“工匠精神”,保持对文化价值、精神和尊严的坚守和敬畏,才能激发全社会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创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真正文化精品。
(本报记者 訾谦)